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1952年7月中旬,史料委員會初步提出了浮雕的主題方案,共有九幅。1953年1月19日,秘書長薛子正傳達了毛澤東主席關于浮雕主題的指示:
“井岡山”改為“八一”;“義和團”改為“甲午”;“平型關”改為“延安出擊”;“三元里”是否找一個更好的畫面?“游擊戰”太抽象,“長征”哪一個場面可以代表?
史料委員會經過多次討論后,又對原先提出的浮雕主題進行了多次改變,形成了現在的八幅。
《虎門銷煙》畫稿艾中信,雕刻曾竹韶《金田起義》畫稿李宗津,雕刻王丙召,助手劉士銘、謝家聲
《武昌起義》畫稿董希文,雕刻傅天仇,助手祖文軒
《五四運動》畫稿馮法祀,雕刻滑田友,助手陳天、夏肖敏、吳汝釗
《五卅運動》畫稿吳作人,雕刻王臨乙,助手李禎祥、王澎(王鴻文)
《南昌起義》畫稿王式廓,雕刻蕭傳玖,助手王卓予、王萬景
《抗日游擊戰》畫稿辛莽,雕刻張松鶴
《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畫稿彥涵、雕刻劉開渠
《支援前線》雕刻劉開渠
《歡迎人民解放軍》雕刻劉開渠
放大稿助手:王殿臣、祖文軒、李唐壽等
勝利渡長江人民英雄紀念碑由于彥涵畫過渡長江的油畫,因此《勝利渡長江》的畫稿便由他來設計。稿子畫了三遍,第一遍畫的是戰士頭戴美式鋼盔沖鋒的場景,這雖然真實地反映了渡江戰斗的情形,但考慮到群眾對解放軍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現存連云港市彥涵美術館)將戰士們改為頭戴布軍帽,并且突出了指揮員以及劃船民工的形象,而后來紀念碑建設時采用了此稿。
原來彥涵當時希望把畫稿修改得更完美,于是在第二稿的基礎上又創作了浮雕的第三稿,此番設計又增加了一些戰士的形象。但由于第三稿過長,不符合紀念碑高聳挺拔的設計方案,最后還是采用了第二稿。
石工貢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過程中,不為人知的一批石工對紀念碑浮雕的雕刻同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批石工長期從事中國民間雕刻,傳統雕刻技藝很高,但對西方雕刻技術并不了解,也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風格。如果每人的風格不同,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刻制會產生不利影響。于是,在劉開渠的領導下,這些石工接受了很長時間的培訓。雕塑家們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讓石工練習,由于浮雕所采用的漢白玉開采于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為確保石料不被損毀,石工在練習人像雕塑的基礎上,再進行紀念碑人物試刻。經過一年多的練習,石工們熟悉了從粗刻到細雕的方法,有力地保證了紀念碑浮雕石刻的完成,他們也在實踐中成長為新中國第一代兼通東西方雕刻技術的優秀石雕藝人。
說說您的看法:(無須注冊)
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